「嬲、氹、冧、嘥…」为啥粤语里那么多生僻字?
因为汉语体系的庞大,我们每一种方言其实都能找到相对应的汉字,长得也都不一样!
拿东北话举例——
✔ 苶 nié:萎靡、没精神
✔ 搋 chuāi:和面时用力压和揉的动作
✔ 㧟 kuǎi:用手或其它工具挠抓止痒
只不过很多方言在书写时,习惯转化为普通话。
而粤语书写时保留了方言特征,归功于粤语语音本身就很规整。
大概清朝后期,我们就进行过大规模的「方言书写入文」,发现——粤语相比于诸多南方方言是最容易书写的。
像吴闽方言保留了很多中古早期甚至上古的特征,语音直接转化成相应汉字很困难。
粤语继承了中古晚期汉语的特点,读音非常规整,语音比较容易转化成一字一意的汉字。
也是因为语言转文字本身简单,广东、香港、澳门的很多电视频道在早期,都是粤语播报,粤语字幕。
再加上「粤语」,本身要更流行一些。
很多人的电影启蒙都是从「港片」开始,而港片的字幕很多都是粤语直译。
所以我们就有粤语里,有很多生僻字的印象。